【大河报】《河南养老服务条例》10月1日起施行 立法破解养老“难点”“堵点”
来源: 大河报 时间: 2022-09-30 09:35:40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河南省养老服务领域地方性法规来了!《河南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今年7月30日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9月2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条例》的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这一规范我省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基本法”施行后,着力破解养老服务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专治养老服务领域各种“疑难杂症”,将对我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等产生积极影响,还将带动一系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大动作”。

通过立法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破解养老“难点”“堵点”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服务是重大民生工程,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长治久安。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公乐在发布会上表示,制定《条例》是贯彻党中央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实践,是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根据人口“七普”数据,我省60岁以上人口1796万,占常住人口的18.08%,比“六普”上升5.35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我省将进入第二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期,老龄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家庭结构也呈现出小型化、少子化、空巢化趋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减弱,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破解养老服务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作为我省养老服务领域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条例》共九章八十七条,设置总则、规划和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医养康养结合服务、扶持保障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

《条例》内容有哪些亮点?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新民概括为“四高”:高站位推动,健全养老服务发展机制;高标准规划,留足养老服务发展空间;高定位发展,丰富养老服务多元供给;高起点保障,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比如,在高定位发展方面,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医养康养结合作为重中之重,注重协调发展,优化多元供给,还在养老机构登记、运营管理、服务内容、价格收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规范性要求,明确养老机构应当依法与入住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订立养老服务合同,约定服务事项;养老机构的相关资质、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监督电话,应当在醒目位置公示等。

在高起点保障方面,坚持扶持与监管并重,推动养老服务规范有序发展。规定对在养老机构接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给予相应补贴,把原先“补机构”调整为“补老人”,让补贴发放更精准,让老年人及其家庭更有获得感。

持续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 打造“河南护工”品牌

做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很关键。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吕志华表示,《条例》施行后,省人社部门将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建设一支规模庞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要持续高质量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以打造“河南护工”品牌为重点,引导技工院校科学设置老年服务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配餐、心理咨询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

要持续提升河南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础能力,开展全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和民办职业培训师资轮训;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康养实习实训基地。

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技工院校加强与所在地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冠名班”、订单式、定岗培训。组织技工院校定期开展送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养老机构活动,推进共建共享。

还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和表彰奖励机制等举措,增强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尊荣感。

明确“标准”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予以惩戒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是养老服务落地的关键环节。为留足养老服务发展空间,《条例》专设规划与建设一章,对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验收、确权、使用等进行具体规定。

在规划方面,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用地规模,“标准”很明确 :在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 平方米的标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和布局;在编制城市详细规划时,新建居民住宅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居民住宅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还划定了 禁止采取欺骗手段取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等多条“红线”。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大全表示,一年来,全省供应养老项目用地58宗、面积2043亩。我省通过建立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用地监管机制,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比如,将养老服务机构用地情况纳入土地市场信用体系,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依法、依规、依约予以惩戒。

2035年 河南“大养老”格局将全面建成

民政部门是养老服务工作的责任部门,省民政厅在贯彻落实《条例》方面,有哪些谋划和考虑?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蕾表示,在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养老服务法治保障,引导多方参与、实现协调持续全面发展的同时,重中之重是明确发展目标,着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据介绍,我省将着眼2022年、2025年、2035年、2050年四个重大时间节点,衔接国家目标,明确分步实施,发展符合河南实际的高品质养老服务——

到2022年底,我省要基本实现每个街道有1处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有1处养老服务场所,每个县至少有1所特困供养机构。

到2025年,结构合理、覆盖城乡、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更加协调,医养康养结合紧密,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我省养老服务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水平建设中西部养老服务幸福高地和康养产业高地。

到2035年,以基本养老服务为重点、养老产业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架构基本成型,多层次、可持续、全方位的“大养老”格局全面建成,适老产品和服务多渠道、多领域、多业态供给,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到2050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养老服务制度安排成熟完备,养老服务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 河南这样谋划安排

深入开展医养结合,促进健康养老,是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健康支撑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医养康养结合领域,省卫健委有哪些谋划和安排?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勇介绍,接下来,首先要加快健全老年健康支撑体系。除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之外,还要加强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到2025年和2030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分别达到60%以上及90%以上;积极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到2025年,85%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其次,实施老年健康促进专项行动。通过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引导老年人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在推进医养康养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周勇表示,既要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又要加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养老机构、敬老院利用现有资源,新建改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探索“两院一体”发展模式,将医养结合服务送到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周边。


责任编辑: